近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,号召大家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、推动者,持之以恒,久久为功,让我们的祖国天更蓝、山更绿、水更清、生态环境更美好。
“植绿护绿、关爱自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”古代东吴名医董奉医者仁心留下“誉满杏林”的传说,唐代文成公主带到拉萨“唐柳”成为汉藏友好交往的见证。近代爱国名将冯玉祥所作护林诗“老冯驻徐州,大树绿油油;谁砍我的树,我砍谁的头”尽显“植树将军”铁汉柔情,孙中山先生树艺兴国倡导植树造林并倡议设立植树节。建国以来,山西右玉从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,河北塞罕坝林场荒原变林海。步入新时代,“两山”理念深入人心,我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深入推进,人工林面积稳居世界第一。
“人的命脉在田,田的命脉在水,水的命脉在山,山的命脉在土,土的命脉在树”。树木是调节气候、涵养水源、减轻污染的良方,更是装点江山、造福人民的银行和宝藏。
植生态之树,为人民群众种下绿色银行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国逐步将天然林保护范围扩大到全国,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,全国建立起近700万人参与的天然林管护队伍。人不负青山,青山定不负人。曾经的“砍树人”,成了“看树人”,依托森林生态和林地资源发展起来的“林下经济”,老百姓不砍树也能致富。浙江安吉余村在“两山”理念的指引下,告别“卖石头”,恢复生态“卖风景”,培优资源“卖文化”,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就达到了471万元,成功解锁“绿色GDP”秘钥。为人民种下“绿色银行”,浙江、山东、湖北等地纷纷探索成立“两山银行”,推动生态效益转换,让看得见的绿水青山可估值、可交易,变成更多的金山银山,实现生态得保护、百姓得实惠。
植精神之树,为子孙后代留下文明宝藏。“百姓谁不爱好官?把泪焦桐成雨。”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三次到兰考视察,在河南兰考焦裕禄同志纪念馆旁的泡桐林里,就有一棵习近平总书记亲手栽种的泡桐树。种植泡桐树是焦裕禄同志治理风沙、内涝、盐碱的重要举措,如今桐花绽放香满城,桐木制琴音悠扬,千赢国际手机版,一棵棵桐树不仅是兰考的“生态树”,百姓的“发财树”,也是我们的“精神树”。这片“精神树林”中,还有退休钻山沟、拼命建林场的杨善洲,造林“还帐”、恢复生态的马永顺……我们要像植树一样,锲而不舍把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精神传承下去,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,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之路,为子孙后代留下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文明宝藏。
“林草兴则生态兴,生态兴则文明兴。”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,需要我们每一个人“培土”“浇灌”,让中华民族这棵参天大树,根深叶茂、郁郁葱葱,永远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。
稿源:荆楚网
作者:杜佳会(咸宁赤壁)
责编:丁楚风